close
有了小孩之後過得相當痛苦,生小孩前沒想過自己會有婆媳問題,因為跟夫家一直都是保持距離,也因為各過各的我才願意生小孩。出了月子中心後,抱到孫的婆婆也許是開心過頭得意忘形了,種種行徑讓我看清原來婆婆也是那種我不想要的傳統婆婆(不過她覺得她自己是個很開明的婆婆),而他兒子對自己的母親沒有任何一絲了解,但偏偏我不是一個傳統的媳婦,於是婆媳問題導致夫妻常常失和,看了這篇文章才知道為什麼會有婆媳問題,重點就是在中間那個男人,不想複製成為那樣的婆婆,其實很難。爸爸複製給兒子、媳婦怨氣如果沒消的話,會再複製給兒媳,惡性循環,但那個男人不會改,只會一直逃避,希望媽媽與妻子可以天生契合、自行相處融洽,而媽媽只會覺得媳婦是「嫁進來的外人」,要守「我們家」的規矩,於是媳婦必須放棄自我順從公婆姑叔伯或努力學習與「另一家人」相處,不管有沒有住在一起、不管自己原來的樣貌如何?不管有沒有參照古禮走著成為夫妻的流程、不管丈夫是否有一樣的態度對待自己的父母、不管自己是否有自己原來的生活、事業。
而應該有許多現在的媳婦與我一樣,想要婚姻簡單,希望丈夫獨立成為一個成年人、成為自己的丈夫、孩子的爸爸,而不是另一家人的兒子,於是當孩子出生,發現夫家真面目時,如果大家都能溝通,也許事情容易解決,大家協調一下行程,生活可能被重塑,但可以找到一個大家舒服的相處模式。但如果兒子依然只想當兒子、婆婆依然認為自己是一家之母、兒媳結婚就是要遵照自己過去訂下的規矩,媳婦完全不懂「我們家的事」所以我「只好教她」,婆媳衝突就來了,我選擇不與婆婆往來,並適度限制孩子與婆婆往來,否則婆婆身教太差,很愛批評、閒東嫌西,還覺得媳婦很負面,自己的小孩自己教自己養,請上一代退出我們的生活,唯有如此,兒子才有機會成長為爸爸與丈夫。經過了非常多個月的爭執,老公的作為才稍為漸漸像個爸爸,而不再只是個有著爸爸頭銜的人。
至於兒子與母親的愛恨糾葛,我老實說,這不關我的事啊!沒準備好不要結婚,謝謝。妻子沒義務去承擔丈夫的母子情仇。丈夫自己家的事自己處理、妻子自己家的事自己處理,兩個人共同的家務事共同處理。如果每個丈夫與妻子都能自己處理好自己原生家庭的問題,結婚率可以提高多少啊!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婆媳 母子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M 的頭像
    M

    西瓜子媽媽

    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